近期,色情网站
张宪团队在环境健康与污染防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5y = 13.5)、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5y = 12.4)等期刊。
【硝酸盐-Cr(VI)协同还原机制】
突破单菌功能局限,团队通过构建合成菌群(Klebsiella sp. CD33与Leucobacter sp. CD49),阐明了其通过代谢互补与电子分配以协同去除硝酸盐与Cr(VI)的分子机制。该体系中,CD33利用氮代谢为合成菌群生长提供了氮源支持,CD49则通过特异的Cr(VI)还原缓解毒性胁迫,从而实现复合污染物的高效协同去除。本研究为复合污染的高效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Chem Eng J,研究生谢幸儿为第一作者,张宪为通讯作者)。
图1 Klebsiella-Leucobacter协同还原硝酸盐-Cr(VI)复合污染物
【微纳塑料对益生菌的代谢干扰】
团队通过体外消化模拟与多组学联合技术,揭示经模拟消化的微纳塑料(尤其150 nm PET)通过抑制中心碳代谢通路中关键基因(galK、bglA等)与代谢物水平,阻断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的葡萄糖代谢-产物合成轴,从代谢调控层面阐明胞外多聚物与乳酸合成受阻的分子机制。这一重要发现为评估微纳塑料对肠道益生菌的功能性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塑料污染物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J Hazard Mater,研究生陶梦琦、王吉萍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宪为通讯作者)。
图2 微纳塑料抑制肠道益生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益生功能
以上成果是团队继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论文后的又一重要科研产出,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作者:陶梦琦 谢幸儿 编辑:肖铂洋
(一审:张 宪 二审:开天瀚 三审:王 超)